<p id="c5ew9"></p>
  • <table id="c5ew9"><option id="c5ew9"></option></table>

  • 上饒新聞網

    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
    數字報刊 微信公眾號
    首頁> 文化 > 正文

    劉客人家

    2023-11-04 10:22:06  |  來 源:上饒日報  點擊:
      在青板鄉,徐村是不大的村子。緊湊,古樸,綠樹掩映。村里的墻上,有詩歌,壁畫,還有村里的榮譽墻。置身村里,聽河水流淌,鳥雀啁啾,令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。

      山莊院子右邊,一排土黃色老房子,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。其中兩棟都是兩層建筑,一棟上面寫著“人民公社”,另一棟寫著“生產隊”。標語帶著年代感,略顯滄桑。七八十年代的一瓦一磚,都是我們曾經經歷的景物,令人倍感親切。

      與房子相映成輝的,是房子后面的一片竹林,從地面到山丘,翠竹叢生,錯落有致。林間有瓦缸、酒甕,或站立,或橫臥,極具田園風格。不經意間,從竹林深處傳出“咯咯咯”的叫聲,定睛一看,原來有幾只雞在覓食。

      竹林下,有石板小徑蜿蜒而上,遠處直抵廣闊的稻田和菜地。沿著石板小路拾級而上,微風徐來,攜帶著竹葉的清香,頓覺一片清涼。村前是葛溪河。河面上波光粼粼,落霞搖曳,蜿蜒而去的河水,把徐村和劉家緊密連接。

      簡易柵欄圍著的菜園里,種著應時的蔬菜和水果,南瓜藤爬上高高的樹枝,已經露出一個個小瓜。各式蔬菜大多用來招待游客,也供主人自用。這種自給自足、天然有機的食材,在城里人眼中,是不可多得的美味。曾幾何時,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,南瓜一度成為充饑的糧食,更是紅軍戰士的救命糧。小米飯,南瓜湯…… 那首耳熟能詳的紅歌,就贊頌南瓜在當時的重要作用。

      歷史在前進,社會在發展。如今,大家豐衣足食,都過上了好日子,南瓜嫩苗竟然成了人們追尋的美食。

      據徐村的徐先生說,此處本是劉家,一個比徐村還小的村子。從前,因為此處地形好,水土資源豐富,劉姓人選擇在此安家落戶,慢慢發展成一個小村。劉姓人勤勞能干,生活富足,但因為人丁不旺,村子越來越小。為了確保他們享受新時代發展成果,政府決定讓劉家人民整體搬遷。經過周密考察,最后選址周村路口,建成了一座交通方便、環境優美的新劉家,自此,劉家人搬離了世代生活的村莊。

      人,畢竟都是有情感的??梢韵胂?,要搬離故土,劉家人該有多么不舍和無奈。這里有他們的祖屋、土地、老井和土地,這里是他們生活了許久的家園,這里有他們熟悉的味道。我仿佛看到,他們離開時一步三回頭,依依不舍的情形。

      為了留一個念想,留住血脈相傳的根,劉家人離開時,把能夠留下的都原貌保留。房子,池塘,古井,犁耙,風車等。只是,祖祖輩輩曾經生活過的家園,成了無法回歸的故鄉。為了讓劉家人憑吊歷史,紀念先人,重溫故土深情。

     

      何曉霞

    免責聲明

            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    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影视资讯 - 看雨网
    <p id="c5ew9"></p>
  • <table id="c5ew9"><option id="c5ew9"></option></tabl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