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|
在婺源縣江灣鎮占坑村,一對朱鹮邁著輕盈的步伐在農田草地覓食,時而抬頭張望,時而低頭啄食。隨著這對朱鹮在此安家,婺源境內國家一、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增至75種,數量位于全國縣級前列,被譽為珍稀鳥類“棲居天堂”。
朱鹮有“鳥中大熊貓”之稱,在民間也被稱為“吉祥之鳥”。如今,一對朱鹮首次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安家,這一喜人變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探尋。
朱鹮,古稱朱鷺,是亞洲東部特有的一種鳥類,中等體型,體羽白色,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,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,呈鮮紅色,素有“東方寶石”“鳥中美人”之稱,是象征幸福吉祥的美麗珍禽。
朱鹮曾廣泛分布于我國東部、日本、俄羅斯、朝鮮等地,由于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,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。1981年,我國陜西省洋縣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,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,人工繁殖,目前我國朱鹮種群突破了9000只,創造了極度瀕危物種“涅槃重生”的世界奇跡。
“物之不齊,物之情也。”朱鹮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,大多鄰近水田、河灘、池塘、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地帶,喜食小魚、泥鰍、蝸牛、蟋蟀、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,喜歡棲息于海拔1200-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樹木上。
婺源縣江灣鎮占坑村生態環境優美,水田、河灘、溪流與水口林、古樟群相互交融、相得益彰,既令人養眼養神,也是“百鳥和鳴”的理想區域,十分符合朱鹮的生活習性。
“良禽擇木而棲。”2022年12月,經國家林草局批準,朱鹮正式“入駐”錢江源國家公園,拉開了我國朱鹮南方種群重建序幕。今年3月,位于浙江省開化縣的錢江源國家公園實施南方朱鹮種群重建項目,野化放歸后,一對朱鹮遷徙到婺源,戀上了這里。
據了解,我國雖然開展了多個朱鹮野化放歸項目,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還存在很大空白,江西婺源和浙江開化都是朱鹮的歷史分布區,在已經絕滅的歷史分布區重新建立穩定的、可以自我維持的朱鹮野生種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科研監測中心主任余建平介紹說,“通過持續觀察監測,這對朱鹮已在江灣鎮占坑村的古樹群中筑巢安家,成為婺源生態環境新的‘形象代言人’”。
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朱鹮之所以選擇在婺源安家,得益于當地一系列愛鳥措施的保駕護航。
朱鹮成為婺源人的群寵,保護朱鹮成為婺源人的共識。
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,這對原居于錢江源國家公園的朱鹮已經戀上婺源,它們對江灣鎮松風翠至曉容坑區域的生態環境非常滿意,決定當“移民”,在松風翠的古樟樹上安營扎寨。
如今,這對朱鹮白天在農田草地覓食,晚上宿在大樹的鳥巢里,生活十分愜意。它們每天的活動軌跡,都可以從身上的衛星定位跟蹤器中看得清清楚楚。
呂富來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