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 id="c5ew9"></p>
  • <table id="c5ew9"><option id="c5ew9"></option></table>

  • 上饒新聞網

    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
    數字報刊 微信公眾號
    首頁> 文化 > 正文

    蔣仕銓與瑞洪

    2023-11-04 10:23:28  |  來 源:上饒日報  點擊:
      盧新民

      瑞洪有青石板鋪的路,粉墻黛瓦、雨梁相續、古巷幽深。在這條不長的街道上,清雍正年間這里曾有五六十家經營煙絲、百貨的店鋪以及酒館、商行、藥店等。每當晨曦微露時,四鄰八鄉的村民、漁民肩挑手提,聚集在石板街上,比鄰設攤,菱藕鮮果、魚蝦鱉蟹、時令蔬菜,應有盡有。古街每日車水馬龍,熙熙攘攘,叫賣聲此起彼伏。街邊繁忙的碼頭,船只穿梭來往,川流不息,大小船只沿著街岸一字排開,遠遠望去,似一條長龍蜿蜒。

      一輪彎月高掛在天邊,星光的照耀下,梧桐稀疏的樹影斑斑駁駁地灑落在瓦房上。透過窄窄的窗戶,暗淡的油燈下,是一對母子。母親鐘令嘉坐在織機旁,左右放著織布用的麻線和工具,膝蓋上放著書,幼子蔣仕銓坐在母親膝邊誦讀。母親一邊操作織布機,一邊教幼兒讀書??棽悸?、讀書聲伴隨著燈光透出窗外,成為古街一道別樣的風景。

      蔣仕銓的母親鐘令嘉是有名的才女?!吨袊鴼v代人名大辭典》載:“鐘令嘉,清江西余干人,字守箴,號甘荼老人。蔣仕銓母。工詩,善文章。有《柴車倦游集》。”鐘家原籍南昌,是南昌名門望族,后遷居余干瑞洪。鐘令嘉父親鐘志順育有四男五女,鐘令嘉最小,她嫻靜明慧,通曉經史,最得父親寵愛。18歲時,“游俠”蔣堅路過余干瑞洪。蔣堅為鉛山人,時年已46歲,既無功名亦無家室,俠士與才女彼此仰慕,兩人一見鐘情。

      婚后,萍跡不定的蔣堅始定居于南昌。蔣堅性情俠爽,喜把財物施舍給別人,家中自然十分貧寒。雍正三年(1725年)十月,蔣仕銓呱呱出生。除夕之夜,家中僅有七文錢。鐘令嘉本是父親的“最小偏憐女”,嫁給蔣堅后,生活的艱難憂愁卻早早地襲上了她的眉頭。

      蔣仕銓3歲時,蔣堅的摯友、時任山西澤州知州的佟國瓏被罷官,佟知州是一位好官,澤州人鳴鐘鼓罷市。蔣堅一生仗義,聽到這個消息,拋下鐘令嘉母子離家北上,鐘令嘉頓時“粥無依”,不得不帶著幼子回娘家余干瑞洪生活。在此后的幾年里,鐘令嘉只身一人,含辛茹苦地承擔了撫育兒子的重任。 

      鐘令嘉每天教小仕銓讀書,教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《毛詩》,教他識字??嘤谑Y仕銓年幼不能執筆,她想了個辦法,以竹枝折斷后拼成字,抱著兒子坐在膝蓋上教他認讀。每當蔣仕銓記住一個字后,她就拆去。第二天,讓蔣仕銓用竹枝重新排合成所學過的字,直到熟記讀為止。就是在紡紗織布的時候,鐘令嘉也不放松對兒子的教育。咿呀的讀書聲,與織機的軋軋聲,交織在一起,成為蔣仕銓童年記憶中一首永不忘卻的動人歌謠。時斷時續的機杼聲常常匯成催眠曲,令倦兒昏昏欲睡,每見此況,鐘令嘉就拿起戒尺在小仕銓手心狠揍幾下。打完后,母親心疼地抱著兒子,淚流滿面地說:“兒啊,你不用功,我怎么面對你父親?”蔣仕銓聽了,情不自禁埋在母親懷里失聲痛哭。

      冬天的夜晚寒意襲人,鐘令嘉擁著被子坐在床上,讓小仕銓躺在她溫暖的懷抱,母子共讀。蔣仕銓讀累了,依在母親懷里睡著了,鐘令嘉深情望著愛子,臉上露出慈愛的微笑,眼里寫滿無限的希冀。即使自己有病臥床不起,鐘令嘉也要蔣仕銓拿書站在床邊朗讀,只聽到兒子的瑯瑯讀書聲,她的病痛也就仿佛減輕了一大半。蔣仕銓有時不愿讀書,她就背著燈光暗暗流淚到深夜。年幼的蔣仕銓不明白母親為什么如此傷心流淚,鐘令嘉便握著兒子的手,語重心長的說:“兒呀,你是你父晚年所生,不容易啊?,F在你父遠游在外,吉兇難料,如果你放棄學業,怎么對得起你的父親?”蔣仕銓聽后,流著眼淚,重重點頭。

      蔣堅一去經年,直到雍正十年(1732年)底才南歸,一家人始得團聚。蔣堅擔心蔣仕銓讀書膝下,難免為平常兒。于是,平生素愛任俠的蔣堅攜家室北上漫游,他一路上將蔣仕銓縛在馬背上,帶著鐘令嘉及兒子歷游燕、趙、秦、魏、齊、梁、吳、楚,這一段經歷讓蔣仕銓大開眼界,對他日后的成長大有裨益,這時期也是鐘令嘉與蔣堅婚后最快慰的時光。登太行山時,才女鐘令嘉寫下一首詩:“絕磴馬蕭蕭,群峰氣力驕。蒼云橫上黨,寒色滿中條。返轍河如帶,捫車跡未遙。龍門劃諸水,禹力萬年昭。”詩中描寫太行山壯美風光,又不乏豪雄之氣。更難得的是,蔣堅隨后通過朋友的關系,安排兒子就讀于澤州鳳臺秋木山莊之王氏樓中讀書。鳳臺王氏是富甲一方的大戶,樓接百棟,書連十楹,家藏圖書非常豐富,蔣仕銓在這里盡閱所藏,打下深厚的文學根底。15歲后,蔣堅給蔣仕銓請來私塾老師,受業于王允升先生,修習完成了《詩》《書》《易》三禮、三傳等九經,學習作詩。 

      乾隆九年(1744年)蔣堅攜家歸鉛山,蔣仕銓就讀于永平北門張氏塾中。這年,正值殿撰金德瑛督學江西,來鉛山,他讀到蔣仕銓詩卷,深以為奇,以其詩卷示于眾,說:“喧啾百鳥群,見此孤鳳凰,將來未可量也。”此后,蔣仕銓便從學于金德瑛這位伯樂,隨金師游歷各地。讀書與壯游,陶冶了他的性情,開闊了他的心胸。

      乾隆十三年(1748年),鐘令嘉43歲的時候,年及古稀的蔣堅辭世了。這位不幸母親,在此之前的10年時間里,已先后失去了一子一女,現又喪夫,她痛哭不已,悲愴難抑。蔣仕銓千方百計地安慰母親。適逢一位老畫師來到蔣仕銓家,蔣仕銓請老畫師為母親畫像,借此來排遣她心中的悲愁。蔣仕銓問母親有何愿望,鐘令嘉對兒子說:“鳴機夜課,老婦之愿足矣。”蔣仕銓聽后大為感動,于是請畫師作《鳴機夜課圖》,追念慈母當年深夜教自己讀書的情景。

      蔣士銓曾作有一首《歲暮到家》的詩:

      

      愛子心無盡,歸家喜及辰。

      寒衣針線密,家信墨痕新。

      見面憐清瘦,呼兒問苦辛。

      低徊愧人子,不敢嘆風塵。

      

      詩中描寫了游子年末回家與慈母見面的場景,歌頌了偉大深摯的母愛,表達了游子不能盡孝的愧疚,堪比孟郊的《游子吟》,感人至深,讀后使人潸然淚下。

      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四月,蔣仕銓考試內閣中書,欽取第四名,入閣部管漢票簽事。兩年后,蔣仕銓朝考欽取第一名庶吉士,任散館編修。庶吉士是清閑無權的官職,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,令蔣仕銓非常抑郁。他只能將自己的才華全部轉移到創作詩歌和戲曲中進行排解。后來蔣仕銓又擔任過續文獻通考館纂修等職,此時雖詩名大震,戲曲創作聲譽日隆,但黑暗的官場仍然使他感到窒息。母親鐘令嘉也擔心兒子倔犟耿直、鄙視權貴的性格會得罪顯宦,甚至會冒犯乾隆皇帝。為了遠禍全身,她忠告蔣仕銓:“兒才非適時者,不如歸也。”

      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蔣仕銓毅然辭官奉母南歸。一葉小舟,有母,有婦,有三子安坐其上。“舟有琴書,有酒樽茶灶,有僮婢雞,自奉粗足也;岸樹有花,春波淡蕩,游鱗不驚,汀鷗相戲”。蔣仕銓請人繪制《歸舟安穩圖》,畫上是一副怡然自樂,超凡脫俗的圖景,并作文以紀事。

      蔣仕銓隨母南歸后,人們仰慕他的才華,爭相拜他為師。乾隆皇帝南巡時,稱彭元瑞與蔣仕銓為“江右兩名士”。蔣仕銓的詩與袁枚、趙翼齊名,并稱“江右三大家”;他戲曲成就更超過詩詞,《藏園九種曲》在當時傳唱甚廣,婦孺皆知,是繼關漢卿、湯顯祖之后又一位偉大的戲曲家。

      乾隆四十年(1775年),鐘令嘉病逝揚州。蔣仕銓心中無限悲痛,“朝抱棺啼,夕依棺睡”。蔣仕銓奉母歸葬于鉛山鵝湖山下。他又來到童年時期生活過的余干瑞洪,祭拜外祖父之墳塋。曾經居住的低矮瓦房因無人打理,更是破敗,因地處低洼,春水已浸及床腳灶角。睹物思人,看到這里曾經熟悉的古街、瓦房,想起兒時母親鳴機夜課、斷竹教子,而今慈母已逝,人事已非,蔣仕銓揮筆寫下一首《過瑞洪》:

      

      記得韓康賣藥街,袁公門巷掩荊柴。 

      瓦鐙照字教兒讀,敗絮圍身臥母懷。 

      船泊檐牙糠做飯,魚生床角灶沉蛙。 

      六年往事堪回憶,只有殘碑宿草埋。

      

      蔣仕銓耳邊分明又聽到母親的殷殷叮嚀:“銓兒不學,我何以見汝父!”兩行熱淚,從蔣仕銓臉頰滾落。他將對母親的無限思念熔鑄在他的筆端,將畢生的心血寫出他的“藏園九曲”,光耀人間。

    免責聲明

            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    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影视资讯 - 看雨网
    <p id="c5ew9"></p>
  • <table id="c5ew9"><option id="c5ew9"></option></table>